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它能够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在数据库中,当数据量较大时,如果没有索引,查询操作就需要遍历整个表中的所有记录,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而通过创建索引,可以大大减少查找的时间。
索引的分类
根据存储结构的不同,索引可以分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两种类型。其中聚集索引决定表中数据的物理排序方式,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则是在原表之外建立的一个包含指向原表指针的数据结构,一张表可以有多个非聚集索引。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字段数量将索引分为单列索引和复合索引。
如何正确使用索引
1. 为经常出现在查询条件中的字段创建索引。例如,在WHERE子句、ON子句或JOIN操作中频繁使用的列,就可以考虑为其创建索引。
2. 避免为很少使用或者重复值较多的字段创建索引。因为如果某列存在大量重复值,那么即使创建了索引,也很难提高查询速度。
3. 不要过度创建索引。虽然索引能加快查询速度,但也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并且在进行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时,需要同步维护索引,从而影响性能。应该尽量精简索引的数量。
4. 注意索引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不重复的索引值(基数)和数据表的总行数的比值,其值介于0到1之间,通常情况下,选择性越高,查询效率就越高。所以应当优先考虑为具有高选择性的列创建索引。
5. 对于复合索引,要注意列的顺序。最常用作过滤条件的列应该放在前面,其次是用于排序或分组的列。
6. 定期重建或重组索引。随着数据的不断变化,索引可能会变得碎片化,进而降低查询效率。我们需要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