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知识杂文

2025-05-29 0 27

1.基本概念

io是主存和外部设备(硬盘、终端和网络等)拷贝数据的过程。io是操作系统的底层功能实现,底层通过i/o指令进行完成。

所有语言运行时系统提供执行i/o较高级别的工具。(c的printfscanf,java的面向对象封装)

2.java标准io回顾

java标准io类库是io面向对象的一种抽象。基于本地方法的底层实现,我们无须关注底层实现。inputstream\\outputstream(字节流):一次传送一个字节。reader\\writer(字符流):一次一个字符。

3.nio简介

nio是javanewio的简称,在jdk1.4里提供的新api。sun官方标榜的特性如下:

–为所有的原始类型提供(buffer)缓存支持。

–字符集编码解码解决方案。

–channel:一个新的原始i/o抽象。

–支持锁和内存映射文件的文件访问接口。

–提供多路(non-bloking)非阻塞式的高伸缩性网络i/o。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特性进行学习和介绍。

4.buffer&chanel

channel和buffer是nio是两个最基本的数据类型抽象。

buffer:

–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块。

–是nio数据读或写的中转地。

channel:

–数据的源头或者数据的目的地

–用于向buffer提供数据或者读取buffer数据,buffer对象的唯一接口。

–异步i/o支持

Java基础知识杂文

例子 1:copyfile.jav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package sample;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filechannel;

public class copyfi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infile = "c:\\\\copy.sql";

string outfile = "c:\\\\copy.txt";

// 获取源文件和目标文件的输入输出流

fileinputstream fin = new fileinputstream(infile);

fileoutputstream f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outfile);

// 获取输入输出通道

filechannel fcin = fin.getchannel();

filechannel fcout = fout.getchannel();

// 创建缓冲区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while (true) {

// clear方法重设缓冲区,使它可以接受读入的数据

buffer.clear();

// 从输入通道中将数据读到缓冲区

int r = fcin.read(buffer);

// read方法返回读取的字节数,可能为零,如果该通道已到达流的末尾,则返回-1

if (r == -1) {

break;

}

// flip方法让缓冲区可以将新读入的数据写入另一个通道

buffer.flip();

// 从输出通道中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fcout.write(buffer);

}

}

}

其中 buffer 内部结构如下 ( 下图拷贝自资料 ):

Java基础知识杂文

图2:buffer内部结构

一个buffer主要由position,limit,capacity三个变量来控制读写的过程。此三个变量的含义见如下表格:

参数

写模式

读模式

position

当前写入的单位数据数量。

当前读取的单位数据位置。

limit

代表最多能写多少单位数据和容量是一样的。

代表最多能读多少单位数据,和之前写入的单位数据量一致。

capacity

buffer容量

buffer容量

buffer常见方法:

flip():写模式转换成读模式

rewind():将position重置为0,一般用于重复读。

clear():清空buffer,准备再次被写入(position变成0,limit变成capacity)。

compact():将未读取的数据拷贝到buffer的头部位。

mark()、reset():mark可以标记一个位置,reset可以重置到该位置。

buffer常见类型:bytebuffer、mappedbytebuffer、charbuffer、doublebuffer、floatbuffer、intbuffer、longbuffer、shortbuffer。

channel常见类型:filechannel、datagramchannel(udp)、socketchannel(tcp)、serversocketchannel(tcp)

在本机上面做了个简单的性能测试。我的笔记本性能一般。(具体代码可以见附件。见nio.sample.filecopy包下面的例子)以下是参考数据:

–场景1:copy一个370m的文件

–场景2:三个线程同时拷贝,每个线程拷贝一个370m文件

场景

filein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bytebuffer+

filechannel

mappedbytebuffer

+filechannel

场景一时间(毫秒)

25155

17500

19000

16500

场景二时间(毫秒)

69000

67031

74031

71016

5.nio.charset

字符编码解码:字节码本身只是一些数字,放到正确的上下文中被正确被解析。向bytebuffer中存放数据时需要考虑字符集的编码方式,读取展示bytebuffer数据时涉及对字符集解码。

java.nio.charset提供了编码解码一套解决方案。

以我们最常见的http请求为例,在请求的时候必须对请求进行正确的编码。在得到响应时必须对响应进行正确的解码。

以下代码向baidu发一次请求,并获取结果进行显示。例子演示到了charset的使用。

例子2baidureader.jav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package nio.readpage;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nio.charset.charset;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baidureader {

private charset charset = charset.forname("gbk");

// 创建gbk字符集

private socketchannel channel;

public void readhtmlcontent() {

try {

inetsocketaddress socketaddress = new inetsocketaddress(

"www.baidu.com", 80);

//step1:打开连接

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socketaddress);

//step2:发送请求,使用gbk编码

channel.write(charset.encode("get " + "/ http/1.1" + "\\r\\n\\r\\n"));

//step3:读取数据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创建1024字节的缓冲

while (channel.read(buffer) != -1) {

buffer.flip();

// flip方法在读缓冲区字节操作之前调用。

system.out.println(charset.decode(buffer));

// 使用charset.decode方法将字节转换为字符串

buffer.clear();

// 清空缓冲

}

}

catch (io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e.tostring());

}

finally {

if (channel != null) {

try {

channel.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baidureader().readhtmlcontent();

}

}

6.非阻塞io

关于非阻塞io将从何为阻塞、何为非阻塞、非阻塞原理和异步核心api几个方面来理解。

何为阻塞?

一个常见的网络io通讯流程如下:

Java基础知识杂文

从该网络通讯过程来理解一下何为阻塞:

在以上过程中若连接还没到来,那么accept会阻塞,程序运行到这里不得不挂起,cpu转而执行其他线程。

在以上过程中若数据还没准备好,read会一样也会阻塞。

阻塞式网络io的特点:多线程处理多个连接。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栈空间并且占用一些cpu时间。每个线程遇到外部为准备好的时候,都会阻塞掉。阻塞的结果就是会带来大量的进程上下文切换。且大部分进程上下文切换可能是无意义的。比如假设一个线程监听一个端口,一天只会有几次请求进来,但是该cpu不得不为该线程不断做上下文切换尝试,大部分的切换以阻塞告终。

何为非阻塞?

下面有个隐喻:

一辆从a开往b的公共汽车上,路上有很多点可能会有人下车。司机不知道哪些点会有哪些人会下车,对于需要下车的人,如何处理更好?

1.司机过程中定时询问每个乘客是否到达目的地,若有人说到了,那么司机停车,乘客下车。(类似阻塞式)

2.每个人告诉售票员自己的目的地,然后睡觉,司机只和售票员交互,到了某个点由售票员通知乘客下车。(类似非阻塞)

很显然,每个人要到达某个目的地可以认为是一个线程,司机可以认为是cpu。在阻塞式里面,每个线程需要不断的轮询,上下文切换,以达到找到目的地的结果。而在非阻塞方式里,每个乘客(线程)都在睡觉(休眠),只在真正外部环境准备好了才唤醒,这样的唤醒肯定不会阻塞。

非阻塞的原理

把整个过程切换成小的任务,通过任务间协作完成。

由一个专门的线程来处理所有的io事件,并负责分发。

事件驱动机制:事件到的时候触发,而不是同步的去监视事件。

线程通讯:线程之间通过wait,notify等方式通讯。保证每次上下文切换都是有意义的。减少无谓的进程切换。

以下是异步io的结构:

Java基础知识杂文

reactor就是上面隐喻的售票员角色。每个线程的处理流程大概都是读取数据、解码、计算处理、编码、发送响应。

异步io核心api

selector

异步io的核心类,它能检测一个或多个通道(channel)上的事件,并将事件分发出去。

使用一个select线程就能监听多个通道上的事件,并基于事件驱动触发相应的响应。而不需要为每个channel去分配一个线程。

selectionkey

包含了事件的状态信息和时间对应的通道的绑定。

总结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java基础知识杂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参阅本站其他相关专题,如有不足之处,欢迎留言指出。感谢朋友们对本站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iteye.com/topic/834447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快网idc优惠网 建站教程 Java基础知识杂文 https://www.kuaiidc.com/113191.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