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种设计模式(20)java中介者模式

2025-05-29 0 18

23种设计模式第二十篇:java中介者模式

定义:用一个中介者对象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作用,从而使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23种设计模式(20)java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的结构

中介者模式又称为调停者模式,从类图中看,共分为3部分:

抽象中介者:定义好同事类对象到中介者对象的接口,用于各个同事类之间的通信。一般包括一个或几个抽象的事件方法,并由子类去实现。

中介者实现类:从抽象中介者继承而来,实现抽象中介者中定义的事件方法。从一个同事类接收消息,然后通过消息影响其他同时类。

同事类:如果一个对象会影响其他的对象,同时也会被其他对象影响,那么这两个对象称为同事类。在类图中,同事类只有一个,这其实是现实的省略,在实际应用中,同事类一般由多个组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同事类越多,关系越复杂。并且,同事类也可以表现为继承了同一个抽象类的一组实现组成。在中介者模式中,同事类之间必须通过中介者才能进行消息传递。

为什么要使用中介者模式

一般来说,同事类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多个同事类之间互相关联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呈现为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一种过度耦合的架构,即不利于类的复用,也不稳定。例如在下图中,有六个同事类对象,假如对象1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4个对象受到影响。如果对象2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5个对象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同事类之间直接关联的设计是不好的。

23种设计模式(20)java中介者模式

如果引入中介者模式,那么同事类之间的关系将变为星型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类的变动,只会影响的类本身,以及中介者,这样就减小了系统的耦合。一个好的设计,必定不会把所有的对象关系处理逻辑封装在本类中,而是使用一个专门的类来管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行为。

23种设计模式(20)java中介者模式

我们使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同事类:有两个类a和b,类中各有一个数字,并且要保证类b中的数字永远是类a中数字的100倍。也就是说,当修改类a的数时,将这个数字乘以100赋给类b,而修改类b时,要将数除以100赋给类a。类a类b互相影响,就称为同事类。代码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olleague {

protected int number;

public int getnumber() {

return number;

}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this.number = number;

}

//抽象方法,修改数字时同时修改关联对象

public abstract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abstractcolleague coll);

}

class colleaguea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abstractcolleague coll) {

this.number = number;

coll.setnumber(number*100);

}

}

class colleagueb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abstractcolleague coll) {

this.number = number;

coll.setnumber(number/100);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bstractcolleague colla = new colleaguea();

abstractcolleague collb = new colleagueb();

system.out.println("==========设置a影响b==========");

colla.setnumber(1288, collb);

system.out.println("colla的number值:"+colla.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collb的number值:"+collb.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设置b影响a==========");

collb.setnumber(87635, colla);

system.out.println("collb的number值:"+collb.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colla的number值:"+colla.getnumber());

}

}

上面的代码中,类a类b通过直接的关联发生关系,假如我们要使用中介者模式,类a类b之间则不可以直接关联,他们之间必须要通过一个中介者来达到关联的目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olleague {

protected int number;

public int getnumber() {

return number;

}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this.number = number;

}

//注意这里的参数不再是同事类,而是一个中介者

public abstract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abstractmediator am);

}

class colleaguea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abstractmediator am) {

this.number = number;

am.aaffectb();

}

}

class colleagueb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abstractmediator am) {

this.number = number;

am.baffecta();

}

}

abstract class abstractmediator {

protected abstractcolleague a;

protected abstractcolleague b;

public abstractmediator(abstractcolleague a, abstractcolleague b) {

a = a;

b = b;

}

public abstract void aaffectb();

public abstract void baffecta();

}

class mediator extends abstractmediator {

public mediator(abstractcolleague a, abstractcolleague b) {

super(a, b);

}

//处理a对b的影响

public void aaffectb() {

int number = a.getnumber();

b.setnumber(number*100);

}

//处理b对a的影响

public void baffecta() {

int number = b.getnumber();

a.setnumber(number/100);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bstractcolleague colla = new colleaguea();

abstractcolleague collb = new colleagueb();

abstractmediator am = new mediator(colla, collb);

system.out.println("==========通过设置a影响b==========");

colla.setnumber(1000, am);

system.out.println("colla的number值为:"+colla.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collb的number值为a的10倍:"+collb.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通过设置b影响a==========");

collb.setnumber(1000, am);

system.out.println("collb的number值为:"+collb.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colla的number值为b的0.1倍:"+colla.getnumber());

}

}

虽然代码比较长,但是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其实就是把原来处理对象关系的代码重新封装到一个中介类中,通过这个中介类来处理对象间的关系。

中介者模式的优点

1、适当地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避免同事类之间的过度耦合,使得各同事类之间可以相对独立地使用。
2、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将对象间一对多的关联转变为一对一的关联,使对象间的关系易于理解和维护。
3、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将对象的行为和协作进行抽象,能够比较灵活的处理对象间的相互作用。

适用场景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类必然会与其他的类发生依赖关系,完全独立的类是没有意义的。一个类同时依赖多个类的情况也相当普遍,既然存在这样的情况,说明,一对多的依赖关系有它的合理性,适当的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使原本凌乱的对象关系清晰,但是如果滥用,则可能会带来反的效果。一般来说,只有对于那种同事类之间是网状结构的关系,才会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将网状结构变为星状结构,使同事类之间的关系变的清晰一些。

中介者模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模式,也是一种比较容易被滥用的模式。对于大多数的情况,同事类之间的关系不会复杂到混乱不堪的网状结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将对象间的依赖关系封装的同事类内部就可以的,没有必要非引入中介者模式。滥用中介者模式,只会让事情变的更复杂。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快网idc。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快网idc优惠网 建站教程 23种设计模式(20)java中介者模式 https://www.kuaiidc.com/112708.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